




用爱守候,静待花开 | 遇见最美的刘艳老师
2020-05-20 08:29:01 | 浏览量: 165111
刘艳,初中数学教师兼备课组长,2019年江津区优秀教师。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荣誉。所带班级成绩优异,并获得“优秀班集体”、“最美班级”等荣誉。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 “二等奖”,校级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所带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前茅。
她是一名懂幸福的老师,在和学生的感动与被感动中相互成就、共同成长;她是一名讲策略的老师,和孩子们相处足够用心的同时兼顾因材施教;她是一名有收获的老师,不仅在老教师的帮助下汲取经验,更努力培养了一群独立且身心健康的学生。她就是初中班主任、初三数学老师兼备课组组长刘艳老师。
一、用心关爱每个孩子
在工作中刘老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用心关爱每个学生,在刘老师眼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都值得去欣赏,每当孩子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他们,让他们重新得到快乐,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
接到班级的第一个月,她班里的一名孩子,刚开始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加之孩子性格内向,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也不能很好的融入班集体中,通过与孩子沟通,了解到孩子刚步入初中,学习任务重,科目多,感觉压力非常大,以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得知这些情况后,刘老师每天从生活、学习、与同学相处等方面帮助孩子。听班级孩子们说,刘老师每天晚饭后的6:20~7:00都无偿的给孩子辅导数学,并不断鼓励他,提高他的学习兴趣。通过努力,之后的江津区期末统考,这名孩子的成绩跃升到班级中上水平,数学学科直接进入了优生行列,现在这孩子学习劲头十足,好几次考了班级数学前几名。
二、助力学习
①“投其所好”
刘老师发现刚步入初中的孩子们有着一个最大的特点:年龄小,又住校,爱吃贪玩,针对这一现状,刘老师引导他们制定很容易就能达到的周目标和月目标,如果达到目标,就会给他们相应的奖励。就这样刘老师“投其所好”每次都制定了一些稍微翘翘脚就能达到的目标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在学习上不断的进步,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从而也增加了他们对刘老师的信任,更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②树正面典型,促良性竞争
根据班级情况,刘老师会借助榜样的力量,树立正面典型,从最开始由班里的一个年级前十,变成两个、三个,极大地带动了班级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四人一组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也可俩俩自由搭档,进而培养他们合作、良性竞争的意识。
③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当然,有些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属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需要一个慢慢的、持续的过程,这就需要默默耕耘,静待花开。刘老师作为班主任,总能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并不断激励那些想要进步的孩子。刘老师班里有名孩子,做事很踏实,学习很认真的孩子,但是每次考试成绩总不尽人意,刘老师默默的观察了他两周,根据周考成绩及上课情况的了解,发现他理科思维很不错,但对于难题很容易放弃。这时刘老师便主动找他谈心,把他目前的学习现状做了一个分析,鼓励孩子要“知难而进,面对难题一遍又一遍的演算,一次又一次攻克,并且说到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考进一考场,不管是一个月,还是一年,我都相信你一定能够达到。” 事实证明这个孩子经过一年的努力不仅考进了一考场,而且还取得了年级前十五的好成绩。所以说,孩子的学习需要推荐全球十大网赌正规平台耐心的等待花开的那一时刻。
当然,孩子们的学习固然重要,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也必不可少。
三、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刘老师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特别是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进入青春期、叛逆期,自控能力差。她通过观察摸清学生的个性,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从学生第一节课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课外,她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给予孩子们细心的引导和帮助。
调皮、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作为班主任的刘老师时刻关注到每位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那么如何才能关注到呢?刘老师说道,通过重视集体活动,显学生之所长,来增强班级凝聚力。因为集体活动是最能齐人心,激斗志的一件事情,从孩子们那里得知刘老师会开展各种具知识性、趣味性、运动性的班级活动,如:“班级辩论赛”、“班级同学模仿秀”、“吐槽大会”“篮球友谊赛”等有意义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融入集体、学会尊重、学会团结,进而跟孩子们一起创建一个积极进取、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四、乐学善教
她刻苦钻研业务,课前认真备课,课后及时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和改进措施;在学校的 “师徒结对”活动中,她非常珍惜这难得机会,虚心学习,有困惑及时请教并不断总结。 这种钻研精神也深深的影响着她的孩子们:在她的带领下,班级成绩连续两年在期末统考中都名列前茅。
她坚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努力,孩子们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进步,每一位孩子还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坚持、懂得了团结协作,每一位孩子身上都散发着光芒。
图文/初中部
审稿/杨倩